基层“领导小组”泛滥造成新一轮文山会海

2018年6月3日10:20:29
评论
118

文 | 语无言

我是公务员原创出品

为了推动部分工作和重点项目,增加跨部门协作能力,各级党委政府不约而同地成立大量的“领导小组”。殊不知,泛滥的领导小组,正日益成为新一轮文山会海的策源地,并且出现主导部门成为监督部门、专项工作干扰日常法定工作等不良趋势。

领导小组日益泛滥

领导小组,是现有部门结构体系的补充,普遍拥有跨部门议事协调权力,有常设性、阶段性和临时性等各种时效类型。

基层领导小组的准入门槛很低,在市县一级政府,除了参照上级成立领导小组,还会专为推动某项工作、某个工作项目成立领导小组,甚至大项套小项,层层成立领导小组,这就直接导致领导小组泛滥的后果。

很多市县一级政府的领导小组数量动辄成百上千。

环境治理,除了常设的环境卫生领导小组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等,还会针对空气、水域等成立领导小组,再下一层级再针对每个流域的治理成立某某流域、某某溪流、某某引水渠污染整治领导小组。

教育管理,有招生、高考、中考、暑期、寒假、学前教育、营利性教育机构、食品安全、校车安全、未成年人保护、危旧房改造、校园周边综合治理、危险玩具整治、教育督导、创建教育强市等各种名目的领导小组。

招商引资,除了分产业、分行业、分项目、分阶段成立领导小组,甚至还分区域成立某某街区、某某商圈、某某园区等招商引资领导小组。

市县领导挂帅,部门沾边就拉进组,疲于文山会海成常态

领导小组的组成结构基本都是一个模子,一般包括领导小组成员、组成部门、日常办事协调机构等要素。为提高协调能力,组长、副组长一般由市县领导挂帅,个别由主导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;成员由涉及部门的对口领导组成;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等挂靠在主导部门的日常机构,其他部门也要相应成立内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。

某个项目或工作,各部门但凡沾点边,基本都难逃被“请进组”的命运,因此领导小组不仅数量多,而且普遍体量大、成员广。

成立领导小组,就要相应地制定议事规则,就要动员、部署、总结,按季度、按月份以及不定期等召开专题会,并相应产生大量的会议材料、讲话材料。

有的市县领导、部门领导挂着上百个领导小组头衔,除了参加上级和全市性会议以外,还要参加种类繁多的领导小组专题会议、协调会议,一年会议过百是基本配置,疲于开会就成为常态。会务筹备部门、相关人员也是苦不堪言。

有些主导部门本应是工作主力,却成了摇旗呐喊、秋后算账的准领导部门和监督部门

主导部门,本应是履行该项职能、推动某个项目的主力军,现在通过市领导挂帅、成立领导小组的形式,“华丽转身”成为摇旗呐喊和秋后算账的准领导部门和监督部门。

主导部门,通过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,就把职能工作像“摊煎饼”一样尽可能摊开、摊薄,存在工作动力随着工作任务、工作责任摊薄的不良现状。比如某某溪流污染整治,本来是环保部门主业,最多再拉上涉及排污工程的规划、市政等部门即可,却通过成立领导小组,让各行业审批、主管部门都进了“盘子”,不依托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主导治污,却要求各部门旁侧敲击、零敲碎打。

极个别时候,通过市县领导主观意志,还会以会议纪要的形式,给各部门安排非法定工作。

此外,主导部门还能通过制定领导小组内部的“新游戏规则”,主导工作和项目评估督查,对配合不力的部门实施问责,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,俨然成为监督部门。

诚然,在深度大部制机构改革实现以前,部分领导小组在推动重点工作、打破小部门壁垒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是不加控制、野蛮生长的其他领导小组,正日益成为基层不能承受之重。

个别市县一级党委政府,几百个领导小组,一年开几百场会议,印发几百份材料,面上是领导重视、科学分工、部门协同的好事,里子却是集体疲劳、效率低下、追责扩大,违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“开倒车”行为。

weinxin
我的微信
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6月3日10:20:29
  • 转载请注明:http://gwy369.com/9732.html
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关于信访困局的思考 公职招考

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关于信访困局的思考

作者|贺雪峰作为一名乡镇干部,近年来接触了太多太多的信访对象,处置了太多太多的信访案件,也感受了太多太多的困惑和委屈。信访制度设计的初衷,是保障下情上达,缓解社会矛盾,为群众表达诉求提供一个救济渠道。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